就在中国快递业务量居世界第二,赶超第一美国的时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4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决定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推动内外资公平有序竞争”。一些人认为国内的快递业还未做好准备与外资巨头“冲刺刀”,而有些人则认为这一刻来得太晚了。
伴随中国网络购物的风行,中国的快递行业也经历了历史性的野蛮生长。中国的网上购物量在过去五年取得7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随之带动的中国快递市场前5年的增幅也高达60%。并形成了传统的邮政EMS、新兴的“四通一达”的民营快递公司和UPS、DHL等“三足鼎立”的格局。但经过野蛮生长,中国的快递企业达到近8000家,服务和水准良莠不齐,消费者投诉和差评畸高。
“新一轮的整合开始了,看谁能活下来。”在9月24日放开快递行业的消息传出后,快递行业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担忧是因为前述会上明确强调,对快递行业要放管结合:一是完善经营许可程序,加强资质审核;二是推进快递与电子商务、制造业联动发展,保障寄递安全;三是鼓励快递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和落实重组备案、外资并购审查等制度。
其实,在李克强总理强调“对符合许可条件的外资快递企业发放经营许可”的前几日,美国两大快递业巨头UPS和联邦快递FedEx已获批新营运执照。而自2009年新《邮政法》颁布实施起,已在中国有业务的外资物流公司就可以向中国政府申请国内快递许可。如果说此前外资快递巨头在中国的业务还有掣肘的话,此后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业务了。
在中国政府在国内IT、汽车等多个行业展开外资反垄断的当口,国务院强调快递行业按照“依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和“推动内外资公平有序竞争”显然充满深意。业内人士担忧主要是觉得国内快递企业在市场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环境下,仍未沉下心来做好与外资巨头拼杀的准备,况且两者在服务和管理水准差距很大,国内快递企业的收入仅相当于外资快递企业的十分之一左右。当然外资企业目前也有自己的短板,比如价格不具备竞争优势、目前只布局到数个一线城市,如要布局到村镇一级尚需时日。
无论怎样,围栏打开,黑马白马千里马统统赛起来。在快递行业粗放式发展十多年的背景下,放开市场,引入更强大的竞争主体,短期一定会造成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的现象,但长远看,有利于倒逼国内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并真正惠及消费者。
开放的市场,也将使中国的快递企业走出低价竞争的泥淖,告别中国特色的快递“三化现象”,即微利化、无利化、竞争化。未来,随着电商的专业化程度的加强,与之相辅相成的快递行业也将走向更加细分的市场竞争格局中。
细分,成为今后快递行业业转型的重要方向。藉此,市场上近8000家快递企业,也必将走上转型之路,按照欧美国家的经验,大型快递企业会向综合物流提供商转型甚至电商,而国内物流巨头顺丰速运正沿着这一轨道前进;中型快递企业向专业化快递企业转型,小型快递企业则向个性化快递企业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