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半会儿用不着的居家用品越来越多,孩子的玩具扔了可惜屋里又放不下,从各地搜罗来的收藏品已经撑满了储物柜……可家只有那么大,怎么办?如今,一种自助仓储生活方式正悄悄走进社区,很多人尝试租个“自助仓”,把存储和收纳空间延伸到家外。
功能
周转型搬家者临时存放家具
为了方便父母来京照顾孩子,莎莎卖了位于香河园的一居室,入手了一套光熙门附近的三居室。老房子的买家着急入住,刚入手的新房又没装修好,莎莎只能选择短时间内租房居住。“搬家的最大问题就是原来家里的整套家具不知道该往哪儿放,”莎莎说,本来租间一居室就够了,大约4000元/月,但如果要带着家具租房,就得选择两居室,租金大约6000元/月,一个月就得多花2000元。
朋友告诉莎莎,附近有个美立方24小时自助仓可以供个人存东西。莎莎和家人跑去一看,立马签下了3个月。记者看到,在约800多平方米的地下一层内,整齐摆放着一排排橙色柜子,柜子就是自助仓,大小不一,价格也随仓库的体积大小而不同。最小的有0.4平方米,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存放者自主上锁,进入仓库前需要指纹确认。对于如何保证仓库的安全性,工作人员表示,仓库的主人需要刷卡或刷指纹通过实名认证门禁才能进入。在自助仓内部,除了摄像头保证无死角监控外,还安装了整体安防报警系统,管理员会在全天定时巡仓,保证仓库不被意外进入和用火用水的安全。
安全型出差客存放贵重物品
晚上8时许,刚刚从郑州出差回到北京的小罗,走进位于双井桥百环家园小区内的一个自助仓,三拐两拐就走到了自己租下的那个1立方米的自助仓前。“又刚下飞机啊,”门卫老张热情地招呼着,“是啊,这次是郑州,下周又得走了。”25岁的小罗是北京一家外企公司的销售,出差如同家常便饭,家又不在北京,把一些贵重物品放在租住的房间里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于是,半年前,小罗在社区里发现了这家自助仓公司,租了个仓位。
今天,小罗要把他在郑州为公司签下的合同存放在这里,等休假后恢复上班,再来取出交回公司。小罗带记者“参观”了他的自助仓。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放现金的信封,一身高档西装,还有一些暂时用不上的杂物。“我租的房间小,又是和别人合租,虽然说东西没有那么贵,但总跟不熟悉的人放在一起还是不放心,出差的时候又不能老带在身上。”小罗说,自从租了自助仓,只要回到北京,就会先来这里,放下一些东西,再取出一些,“这里相当于我的另一个家。”
储物型发烧友电商存放藏货
与美立方开在商场中的自助仓不同,位于西城区中信城小区的比邻空间是北京首家开在小区内的自助仓。一飞(化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把他从各地购买的红酒放在这里。“我算是一个红酒发烧友,已经收藏了200多瓶。”一飞说,储存红酒需要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家里能供他放红酒的地方只有阳台,不是太冷就是太晒,根本不符合条件,这里可以实时监控温湿度,非常合适。
“其实,国外很流行这种将居住空间与存储空间分开的自助仓,”在比邻空间100个存储仓的使用者中,除了存放普通家用物品,存放各种藏品的发烧友也是一个主要群体。“有的仓主是骑行爱好者,会存放自行车和各种户外用品,还有的仓主是CD发烧友,一个不到1立方米的空间,就能存放几百张CD。”比邻空间负责人闫雪莹说。
此外,自助仓还有一个用户群体就是电商,闫雪莹说,有的淘宝店主、App软件的电商会租用自助仓存放货物。为了吸引店主前来租仓,有的自助仓还提供小型办公空间,工作人员有时还会帮店主发货。
问题
自助仓处于监管空白
记者在探访时发现,虽然自助仓逐渐受到追捧,但目前这一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也没有政府部门专门针对这一新兴领域进行监管。
首先,虽然用户在租用自助仓之前都要接受违禁品检查,但主要是查看是否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品,除此之外不会进行太过细致的检查,以保证客户隐私。记者在一些自助仓存取物品时,均未见管理者来检查,也就是说如果存放了违禁品,也不会有人知道。
其次,由于物品存储主要由客户自行操作,自助仓公司原则上对储物损害情况并不承担责任,但按照现行行业情况,大部分自助仓都会为客户免费购买一定额度的保险,一旦造成物品损害,将由保险公司赔付。但赔付额度会有一个最高限,如果客户认为保险额度不够,只能自费追加。
第三,尽管自助仓都配置了消火栓,但并无专业消防公司专门对自助仓的消防设施进行规范设计。“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亟须建立专属自助仓行业的消防规范。”亚洲自助仓储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冯蔷表示,防火是自助仓企业的关键性问题,但国内还没有相关规范,“自助仓公司在开设时只能按照现有办公室或车库的消防规范进行建设,希望相关部门出台专属性规范,对消防口设置、巡检周期等进行明确规定。”
|